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学习心得.doc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大公益事业投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中共大东区委员会

大东区是沈阳市五城区之一,近几年来,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不断加强对全区文化建设的组织和领导,深刻认识文化工作和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用加强文化建设的实际行动,促进全区各项工作的扎实开展。几年来,在文化设施建设、文物保护、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进而强化区域大文化建设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特别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以来,区委、区政府进一步加强了文化建设的力度,通过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和完善公共文化设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全区上下呈现出文化繁荣,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良好局面。2005年大东区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区”称号。下面,结合几年来的工作实践,谈一谈我们的体会和主要做法:

一、深刻领会中央精神,充分认识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自2003年起,我国实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以来,

1区委、区政府就开始结合大东区的特点,调整全区的文化发展战略。区委、区政府认为,大东区是沈阳市的工业城区,历史上是沈阳的民族工业发祥地,大东区的工业发展步伐可以概括为起源于清末,崛起于民国,成熟于新中国的“一五”时期建设,在工业主导全区经济的模式下,计划经济的影子始终影响着文化建设,如何让工业城区增加文化含量,以文化的推动力来促进全区各项事业的发展,成为区委、区政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明确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区委、区政府进一步认识到,文化工作和文化体制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是社会进步的显著标志,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为此,区委、区政府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全区的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要一手抓公益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全面协调发展;要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在关键环节上实现新突破;要坚持把体制机制创新和文化创新紧密结合起来,以改革促发展。在区委、区政府的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下,大东区拉开了文化体制改革的序幕。

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塑造城区文化形象,促进全区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区委、区政府根据大东区的实际,抓住文化体制改革的有利时机,从构筑大文化建设形象识别系统入手,不断对公益事业加大投入,使全区的文化品位、文化形象、文化氛围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未完,全文共4199字,当前显示117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