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要反的不是圈子,而是圈子文化

聊聊豆瓣的“圈子文化”

创办于2005年3月的豆瓣网,是一个关于书籍、电影、音乐、博客等的评论网站,在成立一年之内注册用户就达到40多万,而今注册用户更超过了187万。与会员人数节节攀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网站的工作人员很少,创始人杨勃一个人完成了网站从构想到技术实现的全部工作,并且一个人独立运作了一年多。

豆瓣网的迅速崛起,契合了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要求,被公认为web2.0时代网站发展模式的先锋。这一方面得益于豆瓣对flickr,amazon和sns网站模式的整合与创新,另一方面也源于豆瓣深谙基于互联网的“圈子文化”,并通过网站独特的编辑方式将这种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

一、豆瓣编辑模式

用户创造内容,是web2.0的核心思想,也是豆瓣赖以生存的源泉。web2.0泛指2004年以来出现的第二代以万维网为基础的服务,这个术语最早由蒂姆•欧内利提出:“web2.0指网络作为平台,横跨所有互联设备;web2.0应用充分调动这一平台的内在优势:把软件作为不断升级的服务加以提供,使用软件的人越多,软件变得越好;这些应用从多种来源(包括个人用户)吸取和重混数据,与此同时,允许自己的数据和服务被他人重混。”

由此可见,web2.0是互联网时代的一个阶段性的产物,是促成这个阶段各种技术和相关产品服务的总称。它指认了这样的一种现象:网络用户不再被动地阅读、倾听或观看,而是参与其中:从事共享、社交、协作以及最重要的事情——创作。这可以说是web的新生。网络媒体让由精英把关的权威平台变成了草根也可以狂欢的盛宴舞台,个体的积极性与参与性被极大程度地开发,“共同创造”成为新的内容产业生产模式。

1、高度自组织

豆瓣网无疑是web2.0的忠实践行者,而且这种实践更深入,更彻底。在豆瓣网的运行中,没有编辑写手,没有特约文章,所有的内容都由用户创作产生。不仅如此,这些内容的分类、筛选、排序都由用户决定。分类由每个用户的标签来决定,使用频率高的标签分类就排在前面;排序由用户的评定决定,例如给内容一个“有用”的评定,它的排位就会自动上升。而且,豆瓣呈现给每个注册用户的主页也是各不相同的,同一个用户在不同时间上豆瓣,也会看到完全不同的首页。

这种自动生成主页、首页以及分类的技术,具有高度自组织的特征。这也是web2.0时代知识与信息分类的典型特点。豆瓣将web2.0的精髓:用户主导、用户参与、用户分享、用户创造,提升到了相当高的境界,并通过真实、客观、可参考价值的信息,为其他用户提供一种良好的引导。让所有的用户成为编辑,这是豆瓣模式的重要内涵。

2、发现与分享

在豆瓣的主页上,有这样几句话。“发现最适合你的书籍、电影、音乐、活动、博客以及未知的一切;时刻获得朋友们以及豆瓣推荐给你的有趣信息;从1876356名注册用户中找到和你臭味相投的人。”

豆瓣由各种各样的“兴趣小组”构成,以个人为核心,兴趣是决定用户的位置所在。它不像门户网站那样,有强大的编辑队伍去大规模地推动资讯、制造话题,而是靠每个用户自发的拉动。用户不需要人多势众,但是需要志趣相投。豆瓣帮助用户通过他们喜爱的东西找到志同道合者,然后通过志同道合者找到更多的好东西。

豆瓣抓住了人对书籍、电影、音乐等文化产品的分享交流需求来设置网站功能,以评论和评价作为“人”对“物”的作用过程,以收藏作为“人”对“物”作用的结果,在无形中构建了一个以书籍、电影等具体物体为媒介的人脉关系网。分布在网中的一个个兴趣“小组”、在豆瓣上虽然不认识但是兴趣相投的“友邻”,自然形成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圈子。


(未完,全文共4461字,当前显示148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