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科技厅三基建设
山西大学“十一五”科技发展报告
报送单位:山西大学
二○一一年一月二十一日
一、概述
“十一五”以来,在省科技厅的领导和支持下,我校科技工作不断进步,取得显著成效。科技制度与创新体系不断完善,科技投入不断加大,基地建设取得较大突破,在量子光学、计算智能、生物工程和化学化工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科学研究进展和突破,整体科技竞争力得到大幅度提升。现将“十一五”科技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二、科技制度与创新体系建设
为规范和促进自然科学研究的发展,我校于2006年制定了《自然科学研究管理文件汇编》,《汇编》从经费管理、项目管理、论文认定、科研奖励、科研机构管理、重点实验室建设和学术交流等各方面进一步规范了我校的科研管理活动,为科研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形势的变化和学校建设具有地方示范作用的研究型大学办学新理念的提出,结合科研发展实际,及时对科研管理文件进行修订,修订《山西大学自然科学学术论文、著作认定标准》、《山西大学自然科学科研工作量计算办法》、《山西大学自然科学教师科研工作量考核办法》和《山西大学创新人才津贴实施办法》等文件共18个。
积极探索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与亚宝集团建立了科技创新战略合作关系,与山西省林业厅建立了产学研林业科技创新联盟,与省内各地市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与山西汾酒集团、山西三维集团组建了联合培养研究生科技创新基地。
三、科技资源与能力建设
“十一五”期间,科技经费共计投入6.39亿元,较“十五”期间的3.47亿元增长了近1倍,其中国家级科技经费投入2.31亿元,较“十五”期间的6986万元增长了2.3倍,首次主持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1项,科研经费2500万元。省级科技经费投入6547万元,较“十五”期间的3754万元增长了0.7倍,企事业科技经费投入1.79亿元,较“十五”期间的7256万元增
2长了1.5倍。
目前,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达到1000人。“十一五”期间,共获得国家自然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山西省创新团队4个;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山西省拔尖人才15人,山西省青年学术带头人31人。
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实验室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实验室,成为全国唯一的由地方大学独立支撑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该群体于2005年被评为教育部创新团队,2008年被评为国家自然基金创新研究群体。2006年精细化学品工程研究中心被教育部批准为山西大学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007年计算智能与中文信息处理实验室被教育部批准为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2009年建成山西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山西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为不断探索有利于学术自主创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五年来,学校在不断凸现自身特色,整合科研资源,搭建创新平台方面狠下功夫,2006年,组建了7个学术创新平台和10个学术创新团队。2007年,在原有校级研究所的基础上调整和成立了21个校一级研究单位,2008年学校又成立了一批二级研究所,初步形成了校一级研究所——二级研究所——研究室的三级科研创新体系。使基层学术组织由传统平面的教学型转向立体整合的研究型,为开展高水平的科研工作和产出标志性的科研成果搭建了崭新的平台。
四、科技进步与重大成就
“十一五”期间,我校在量子光学、计算智能、生物工程和化学化工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科学研究进展和突破:
1.量子光学方面
(未完,全文共5517字,当前显示142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