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金融学专业导论学习体会及发展规划 ——莫立颖范文大全

金融学专业导论学习体会及发展规划

在上导论课之前,对于金融学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货币、银行、股票上,浅显的很。之所以会选择金融这个专业,是家长的建议和老师的支持。随着导论课的进行,我对金融学的认识逐渐加深。不再只是停留在表面,更多的是去思考,去规划如何学好这一专业,将来走向自己心仪的工作岗位。以下我想谈谈我对金融学的认识和学习规划。

首先,我想谈一谈金融的概念。金融是一个经济学的概念和范畴。现代经济生活中,人们每天都离不开金融并频繁地使用“金融”这个词。简单地说,金融就是资金的融通,即由资金融通的工具、机构、市场和制度构成的有机系统,是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含义是一种广义的金融涵义。

根据金融系统中个体与整体的差异,我们可以把金融划分为微观金融和宏观金融两部分。微观金融(micro-finance)是指金融市场主体(投资者、融资者;政府、机构和个人)个体的投资融资行为及其金融资产的价格决定等微观层次的金融活动。宏观金融(macro-finance)则是金融系统各构成部分作为整体的行为及其相互影响以及金融与经济的相互作用。金融作为资金融通活动的一个系统,是以各个微观主体个体的投融资行为为基础,工具、机构、市场和制度等构成要素相互作用并与经济系统的其他子系统相互作用的一个有机系统。可以这么说,离开了金融,世界将难以发展,甚至顷刻间全部瘫痪。接下来我想谈谈金融学的起源与发展

信用活动与货币流通紧密联系构成金融活动,是近代资本经济发展起来以后的事情。自然经济占优势的条件下,信用形式是高利贷,与之同时存在的主要是金属货币的流通。金属货币的铸造权通常是由政府所垄断,这时信用与货币流通之间的联系只分别涉及信用活动与货币流通的一部分;就整体来说,它们则是各自独立发展的。

当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来后,现代银行产生了,银行成为国民经济中信用活动的中心,并在信用活动的基础上发行银行券和组织转帐结算。银行券的流通和转帐结算的开展,逐步代替并最终完全排除了金属铸币的流通。

这样,流通中货币数量的变化则由银行信用的扩张或紧缩来调节,货币的运动则与信用关系中债权、债务的转移和消长结合在一起,并终于形成了现代的金融活动。这种经济活动在社会主义社会保存下来,并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中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而发展。金融在古代不是独立的学科。如在中国,一些金融理论观点散见在论述“财货”问题的各种典籍中。它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最早形成于西方,叫“货币银行学”。近代中国的金融学,是从西方介绍来的,有从古典经济学直到现代经济学的各派货币银行学说。


(未完,全文共3628字,当前显示108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