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一位基层干部的工作心得:既要“人情世故”,更要“坚定原则”

一位乡党委书记的来信

农村干部更要"走基层"

编者按。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新闻战线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自觉践行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重要举措。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愿望,关心群众疾苦,这不仅是对新闻工作者提出的要求,也应当成为每一名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和干部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走基层”是干部的职责,是群众的期盼。正如这位乡党委书记所言,“走基层”更应当成为农村干部的“基本功”、“必修课”。

希望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能从这封信中得到启示,多往基层走一走,多和群众唠唠嗑,“坐坐他家的板凳,喝一口他家的水,静下心来听一听他们说的话”。只有这样,才能回答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才会不断增强服务群众的本领,增进对群众的感情,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人民日报编辑部:

近段时间以来,各级新闻单位纷纷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读者们惊喜地发现,人民日报的面孔变了,一篇篇散发着乡土味的报道上了版,一条条活灵活现的事件上了版,小到一个村庄的故事、一个普通人的故事也可以登上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走转改”这条路子走对了,走进了广大读者的心中,走进了人民群众心中,走进了办新闻的真谛中,这样抓新闻,这样办报纸,一定会越办越好。

作为一名在基层工作的党员干部,我从新闻单位“走转改”活动中得到启示:农村基层干部更要“走基层”。

客观地讲,尽管农村基层干部身在基层,但随着农村形势任务的变化,基层干部进村入户“走基层”的少了。在税费改革之前,有三提五统这根弦牵着,乡镇干部往往“泡”在基层,催收催种,对农村的情况比较了解,花在农村工作上的心思也较多,与基层群众的感情也比较近。近年来,由于取消了三提五统,乡镇的利益与村级的关系不是那么直接了,乡镇干部对外招商引资的多了,对上争取的多了,上网的多了,但到基层去的少了,关心农村发展、农民疾苦的少了,对农民的感情也浅了,能叫上名字的农民朋友也不多了。不但如此,由于与群众打交道少,当农村中出现了一些上访的情况时,有时不能正确对待,理解少、埋怨多,甚至与群众对立起来,以致造成干群关系紧张。

结合工作实际,我认为,农村基层干部“走基层”是“基本功”、“必修课”,直接关系着农村的发展和稳定,关系着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关系着干部的成长。

第一,只有走基层,才能制定惠民政策。农民群众想什么、盼什么,农民要的实惠是什么。这是作为基层干部应该日常思考的问题。一段时期以来,一些农民群众对干部不信任,甚至

产生抵触情绪,原因就在于群众“上过当”。由于基层干部没有摸清实情,工作中瞎指挥、乱安排,结果农民得不到实惠,群众当然会不相信你干部。也有时,干部坐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制定的一些政策,也是出于好心,但由于不符合实际,收不到实际效果,群众当然也不会领情。基层干部只有深入到千家万户,才能真正弄清楚群众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地方党委政府制定的决策才能真正让群众得到实惠。


(未完,全文共4211字,当前显示133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