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干部心得体会
此次利用在省委党校封闭学习机会,我把该书带到了学校,并认真进行研读。以下结合学习中自己的读书笔记,围绕共青团工作中面临的“大与小”之困惑,就如何做好一名共青团干部,谈一点浅显的个人>心得体会。
一、共青团工作的“大与小”之困惑
习总书记在《不求“官”有多大,但求无愧于民》中,提出了干部的“平台”,明确指出了干部在工作中要解决好“大与小”问题。总书记在文中指出“一个干部当到了县里的主要领导,就不能说是‘大材小用’、‘英雄无用武之地’了”。
作为一名高校团委书记,同样面临着一个共性困惑。团这个平台“是大是小”。我个人觉得,从工作岗位性质而言,既大又小。
首先,队伍规模大。我们直接面向和服务的对象是全校最广大的青年同学以及青年教职工,泱泱万人,校内没有一个部门的服务对象有此规模。其次,工作范围大。团的工作范围有聚焦,也有发散。聚焦于思想引领建设,又发散于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方方面面。最后,发展空间(不确定性)大。团的干部,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由于岗位性质,团的干部往往是有年龄要求和转岗预期的。我所见到的团委书记前辈,有继续留在校内,转岗到教学院系或行政部门的;也有交流的政府部门,转岗到各个政府岗位的。
小,是相对大而言的。首先,掌握资源小(少)。无论是经费资源、还是团委内部的人力资源,我们都是相对少的。有时候,看看各种需要牵头或参会的工作,不免有倒吸凉气之感。其次,工作核心职责小。团的工作虽然范围大,但就规定动作而言,基本就是思想引领育人、文化艺术育人、社会实践育人、创新创业育人几个板块,并由常规的培训、展演、赛事构成。最后,团的地位小。由于资源小、核心职责小,加之大多数学校的工作重心瞄准着人才引进、学科建设、科研水平,团委在学校工作中往往是有番号无粮饷,举重若轻。
团的干部,对“大与小”的问题不解决好,对团的工作包括对个人的发展有百害而无一益,一方面容易滋生抱怨情绪,出现“有多少资源出多少力”的量入为出思维;另一方面容易造成庸、懒现象,做好常规工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撞好“几天钟”,安安稳稳等转岗。
二、明确角色,不求“官”有多大,但求无愧于民
如何明确角色,解决“大与小”的困惑。总书记在书中给出了答案,要“不求‘官’有多大,但求无愧于民”,具体而言,对于青年团干,要结合总书记的思想,解决好“身份观”、“事业观”、“方法观”这三观问题。
(一)解决好“身份观”,干团委工作为什么。
(未完,全文共3096字,当前显示100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