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

教学目标:

(1)阐述“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过程,掌握其特定的含义,理解其为什么能成为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理论构架。

(2)了解港澳台问题的由来,认识我国对台的方针。(3)分析我国为什么能够收回香港、澳门;分析目前阻碍台湾问题解决有哪些因素。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一国两制”构想的深刻内涵;“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台湾问题的现状。

2、难点:理解:一国两制“在祖国统一中的地位与作用。我国为什么能够收回香港、澳门;对海峡两岸关系的未来展望。

教学过程:

【导入】

利用《七子之歌》导入

情境营造:课件展示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设问:同学们,这首歌听过吗。大家一起唱。(师生齐唱)“母亲、母亲我要回来”的呼喊如此动人心魄,海峡两岸人民渴望团圆。

提问:闻一多在《七子之歌》中所呼唤的“七子”是指香港、澳门、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七个地方,如今七子都回来了吗。回答:台湾还没回来。【讲授】

教学过程

~

一、历史之源—港澳台问题的由来

(学思同步: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并未涉及,为了从总体上把握港澳台问题的来龙去脉,设计意图:这个部分的知识,教材没有涉及,散落在以前学习的单元中。但由于它是下面教学内容的一个必要的知识准备,用直观形象的方式帮助学生回顾以往的知识。故结合初中历史知识由学生适当予以介绍,为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作一铺垫)

1、香港问题由来

师生共同回顾香港被占领的过程,借课件用直观形象的方式帮助学生回顾以往知识。请学生归纳英国占领香港问题的三个步骤。思考香港问题的实质。

2、澳门问题由来

请学生结合课件介绍澳门被葡萄牙强占的过程

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曝晒水浸货物,强行进入澳门1557年,葡萄牙通过贿赂明朝官员,取得在澳门的定居权19世纪五六十年代,葡萄牙人先后侵占了氹仔岛和路环岛

3、台湾问题由来

提出以下问题思考:

为什么说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台湾在历史上有哪两次分离与回归。第三次分离又是怎样造成的。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本质区别是什么。(港澳问题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问题)

过渡:国家分裂、骨肉分离,如此美丽的香港、澳门还有宝岛台湾与祖国母亲相分离,是全体中华儿女都不忍心看见的。那么为了早日解决台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党和国家提出了什么政策。学生答:“一国两制”。出示教学目标。宏观概括教材内容,构建知识联系:“一国两制”构想最初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同时促进了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二、统一之策————“一国两制”的构想

让学生带着“‘一国两制’构想是怎样形成的的。其内涵是什么”这个问题,快速浏览课本第一目的内容,找出课本中的有效信息。在学生回答后利用幻灯片展示“一国两制”构想形成。

1、《告台湾同胞书》。在《告台湾同胞书》中,大陆向台湾伸出了橄榄枝,提出了和平解决的方法,并发出了真诚的邀请。停止炮击的决定更引起了台湾同胞的强烈反响。与此同时,邓小平再次支持了这种做法。

2.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在屏幕展示:“一国两制”的涵义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提醒学生注意,“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最初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而最先在解决香港问题上成功运用。

三、回归之路——香港、澳门回归和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一)香港回归


(未完,全文共4808字,当前显示142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