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主题教育活动方案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教育活动

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激发广大师生的爱国热情,学校副校长率校院两级团组织、学生组织代表89人赴和平县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

瞻仰淞沪抗日和籍烈士纪念碑

上午9点30分,乌云低垂,阴雨飘飘。师生代表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列队登上位于东山岭南坡的和平县淞沪抗日和籍烈士纪念碑前,举行瞻仰抗日烈士纪念碑活动仪式。

慷慨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把师生们带入那战火纷飞、波澜壮阔的抗战岁月。全体师生肃立,默哀致敬。学生代表向烈士敬献花蓝。随后,全体师生面向鲜红的团旗,紧握右拳,重温入团誓词。最后,全体师生缓步走向纪念碑,绕墓碑一周,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

据悉,淞沪抗日和籍烈士纪念碑是全国三座淞沪抗日烈士纪念碑之一,始建于1933年5月,是为了纪念1932年参加淞沪抗日而英勇牺牲的和平县籍48名官兵。由时任国民革命军第19路军60师119旅357团团长(和平县籍)黄汉廷发起、全县各界人士募捐建立。纪念碑整体造形恰似出鞘宝剑,简朴而庄重。正面书“淞沪抗日和平籍烈士纪念碑”,左面书“为民前锋”,右面书“唤醒国魂”,背面书“浩气长存”。

拜访淞沪抗战老兵黄胜庸

上午10点,师生代表来到了和平县阳明镇丰道村茂盛坝,拜访了110岁的抗战老兵黄胜庸。

得知我校慰问组前来拜访的消息,黄老早早就坐在门口等候。虽然因年事已高和近期感冒,但黄老依然精神矍铄,目光炯炯。赖副校长俯身向黄老敬礼,黄老立即向赖副校长还了一个标准的军礼。随后,赖副校长为黄老送上了师生代表募捐的致敬金和慰问品。黄老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向同学们讲述了淞沪抗战的悲壮历史和奋勇杀敌的往事。

与黄老及其儿孙的交谈中得知,黄老于1905年1月出生,1927年在19路军357团服役,黄汉廷任团长时,作为侄子的他被任命为少尉团副(该团约有500名和平籍将士)。“九一八”事变后,日寇又于1932年1月28日挑起“上海事变”,黄胜庸所在的19路军在蔡廷锴、蒋光鼐的率领下,以劣势装备与日寇血战33天,让侵略者死伤枕籍,三易主帅。后因国民政府的妥协(与日本签订《淞沪停战协定》),19路军被调离上海,黄老所在的部队被迫解散,黄老也只得退役还乡。在家乡,黄老不忘舍身报国的志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他担任东江纵队的秘密交通员,为部队侦察敌情、购买粮食、运送弹药,组织群众开展对敌斗争,为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探访结束后,国旗护卫队队员李嫚同学表示,以前我们只在电视和书本上接触抗战历史,今天亲耳聆听了抗战老兵们讲述他们亲历的战争事迹,才知道他们为国家和民族所做的巨大牺牲和贡献,才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不能忘记浴血奋战、拼死抵抗的卫国将士们。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应该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青春和力量。

据了解,黄胜庸是是目前全省唯一健在的参加过淞沪抗战的19路军战士。

参观王阳明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上午11点,师生代表到位于东山岭山顶的王阳明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参观学习,接受廉政文化熏陶。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在1517年平定叛乱、置和平县后,提出“明赏罚、量情法、重纲纪”的政治主张,并兴修县学,积极推行“知行合一”的思想和“唯求其是”的学风,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未完,全文共4379字,当前显示140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