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营利组织管理的探索与启示
非营利组织管理学
第一章非营利组织管理的概述
1.非营利组织的定义。具备法人资格,以公共服务为使命,享有免税优待,不以营利为目的组织盈余不分配给内部成员,并具有民间独立性质的组织。
2.非营利组织存在的必要性。一,历史原因;二,市场失灵;三,政府失灵;四,社会的多元需求;五,团结一致。
3.非营利组织的特征。(1)设立目的在于服务大众,促进社会进步,推动改革与创新;(2)组织资金的来源主要是捐款人的捐助以及部分的服务收费;(3)非营利组织活动以使命为出发点,组织众多具有共同理想的志愿者来实现使命;(4)提供的产品包括有形产品和无形的劳务付出。
4.非营利组织区分为四种类型;1捐赠互助型;2捐赠创业型;3商业互助型;4商业创业型。
5.非营利组织进行营销活动的注意事项。第一,提供最好的服务;第二,尊重个人隐私权;第三,合法明确的基金用途;第四,加强与社会大众之间的互动关系;第五,避免竞争。
6.非营利组织募款管理要重视三个问题。1误用或滥用捐款人的捐款;2侵犯捐款人的隐私;3募款人员的薪酬制度。
7非营利组织管理中的重要问题。一,目标衡量问题;二,组织权责问题;三,成本控制问题;四,财政短缺问题;五,职员激励问题;六,服务绩效评估困难。
8非营利组织的演进有三种环境因素。①政府预算支出方式的改变;②慈善捐款金额的改变③经济环境的改变。
9非营利组织管理的内容。①非营利组织的营销管理;②非营利组织的募款管理;③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
第二章非营利组织的生成与发展的基础1欲求包括经济欲求和社会欲求。
2交换主体、对象及制度等要素构成一个交换系统。
3交换系统的特征。成员在内部整合的基础上,通过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创建出内外交换关系的秩序,进而依据交换制度进行各种内外交换活动,来满足内部成员的各种欲求。
4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1忽视价值规律;2滞后性;3刚性;4集权性。
5非营利组织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经济基础是:一,非营利组织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①非营利组织科缩减市场竞争的风险;②非营利组织可抑制市场的盲目性;③非营利组织可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二,非营利组织与企业的互补;三,非营利组织与政府的互补:①非营利组织弥补政府行为的不足;②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支援;四,市场、企业、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的“互补共生”6非营利组织的优势:一,创新的优势;二,深入社会基层,贴近弱势群体的优势;三,承受风险的优势;四,社会沟通的优势;五,灵活调整的优势。7市场、
企业、社会之间的互补:
①作为交换系统的市场和社会;②市场与社会的互补和背离;③作为市场和社会的中间系统的企业。
8市场对经济和社会具有两面性。①市场经济通过竞争实现资源合理配置;②盲目竞争造成资源浪费。
9政府失灵。①凯恩斯主义与“福利国家病”。凯恩斯主义的核心是有效需求理论。②计划经济的问题。
(未完,全文共10532字,当前显示117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