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文物科技鉴定-古玩鉴定的新兴方法

古玩辨伪的新兴方法――科技鉴定

文物科技鉴定网原创

随着经济的繁荣,更多的人变得富裕起来。于是在工作闲暇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而很大的一部分人开始投资在艺术品收藏上面,这种投资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如果经营有道,甚至可以收到可观的回报。艺术品虽然也包括现代名师的艺术创作,但其主要还是指古董珍玩的收藏。对于收藏者来说,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其真伪的鉴定。面对着价值不菲的古董珍玩,许多人怦然心动,因此目前的古董市场假货充斥,真假难辨,着实让收藏者望而却步。

关于古玩的辨伪问题,一直是依靠人们的经验凭借肉眼观察,也因此产生了许多古玩行家。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造伪的人也积累了更多的经验,使得很多赝品几可乱真,连许多大行家也骗过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学科对于科技的依赖也越来越强了,这一点在考古学这样传统的纯文科的学科上面尤为突出。如今科技考古已经成为考古学必不可少的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其主要的内容是利用目前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解决和帮助解决传统考古学无法解决的问题。随着该学科的日趋成熟,将其应用在文物鉴定方面的实例也越来越多,而且在这一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下面谈谈常见的不同材质的文物的科技鉴定方法。

1.有机文物的科技鉴定

有机文物包括纸张(古书画)、丝织品、漆器、木器等。鉴定古物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就是确知其准确的年代。而今对于这些有机物来说最为成熟并且最为知名的鉴定方法就是c-14测年方法了。这种方法是美国著名的科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利比最早使用的。它是基于碳(c)的一种放射性同位素c-14的衰变原理进行测量的。通过测量古物中c-14的含量,与现代大气中的c-14相比较,计算已经衰变的c-14的比率,得到这些有机物的真实死亡年代(例如植物被砍伐或者枯死的年代)。对于早期的常规c-14测年技术来说,其最大的缺点是样品量需要大,最少在克量级。对于考古发掘品来说尤可,可是对于古书画等这些珍贵的文物来说却显得无能为力。1977年出现了加速器质谱(ams)测年技术,使得这个局限被打破。这种技术使得测年周期大大缩短、测量精度显著提高,最重要的一点是其样品需要量飞跃性的减小,如今高精度的串列静电加速器需要的样品量仅为1毫克,折合成纸张也不会超过5毫克,这么少的样品,只需从文物不起眼的位置挑取极少的一点,丝毫不会影响文物的外观。测年精度已经可以达到40年,对于距今200年以上的古物都可以较为精确的测定。

利用c-14测年鉴定古物的很知名的一个例子是对于传世的都灵裹尸布的检测。都灵裹尸布是珍藏在都灵天主教堂里的一块据说曾经包裹过基督耶稣尸体的亚麻布,该亚麻布两面都清楚的印有一个似乎因遭受捆绑和鞭打致死的老者像,这个老者据说就是耶稣本人,这块裹尸布成为天主教的圣物而被供奉起来。而很多年来许多的学者都对其真实性持怀疑态度。经过和教堂以及天主教会的磋商,1986年他们同意从布上取下少量的纤维分别送交欧洲和美国的7个c-14测年实验室进行年代鉴定。1988年最终的结果出来了,7个实验室得到的是几乎相同的结果,他们的检测显示了该亚麻布应该是一件公元十一世纪后半叶到十二世纪的物品,距离耶稣受难的年代已经有一千二百多年了。


(未完,全文共4144字,当前显示134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