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七律长征听评课体会

《七律长征》是1936年红军胜利结束,人民领袖毛泽东挥毫写下的一首气势恢宏的七言律诗。诗歌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歌颂了红军长征途中所表现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客观主义精神。

课前,教师发给学生每人一张预习单,从字词到课文的理解以及相关资料的搜集,都对学生做了细致的要求,并完成《补充习题》上的相关习题。就在今天上课之前,教师又发给学生导学单和长征故事的资料,似乎对于一堂随堂课已经准备到位了。

然而,教者显然也受到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的影响,忽略了学生对于长征历史的茫然和空白,之前没有文字和图像的熏陶铺垫。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是情感是多么的苍白呀。江苏省特级教师、县教研室的张建平主任光临课堂,诚惶诚恐之余,聆听指导和点拨,也倍觉醍醐灌顶。井底之蛙虽不能有见识大课、优课的机会,但这样一节常态课,一节随堂课能得到张特教的批评和指正,内心感到十分愉悦。张特教指出,要上好此课,应做好充分的准备,至少也要提前三天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或图像资料知晓红军长征的历程,从而做好知识经验和情感体验上的丰实铺垫。另外,有一点,我的课堂上用了导学案,忽略了学生课本上的批注。这个批评很受用,高年级学生应该养成读书做批注的学习习惯,这个在我的课堂上没有充分体现,说明我对于学生的学习语文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还很不到位。直至课堂结束,我才有刚刚进入情境之感。我的感受如此,学生恐怕也一样。所幸,我的单元备课中还预设了灵活设计:《七律长征》既是本单元“长征组歌”的开篇,是很好的导语,激发了学生浓厚的阅读长征故事的兴趣;也是单元的结语,学完了整个组歌,我们还要回过头来再读《七律长征》,到时候相信学生的感受会更深。如此备课,也算是不误人子弟吧。

今天,我也深刻地感受到要真正用好导学单,除了精心编写之外,还应该在课堂上回归语文学习的本质:语文味、生活味、儿童味。教师要做有心人,充分发掘教学资源,还给学生一个生活化的课堂。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朗读训练,是非常必要的。领读、轮读、表演读、分角色读、男女生赛读、配乐读„„各种形式的朗读贯穿在课堂上,能使一节语文课增色不少。11月去观看了广州市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比赛中,每位参赛老师在课堂上都采取了配乐朗读。纵观这些优秀的课例,音乐在课堂上的运用,使得文章的感情得以深化,学生的感情得以升华。

于是,在《七律长征》这首诗的教学上,我尝试了配乐朗读。学生激越的音乐中,领悟了红军长征的乐观主义和英雄气概。这节课上,我体验到配乐朗读在语文教学上得好处。

1、配乐朗读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以读代讲

不同的音乐会带给人不同的感受,让人产生各异的遐想,而阅读也是因人产生不同的想象,因此,恰当的音乐与同类的文本相结合,可以促使读者更容易、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在学习《七律长征》这节课,我以《长征》主题曲为背景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朗读,使学生仿佛置身于逶迤的五岭,好像在翻越乌蒙。在这样的音乐下朗读,比老师单一的讲解更能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以读代讲的效果显而易见。

2、配乐朗读可以升华情感

悠扬的音乐让人舒畅,激昂的音乐催人奋进,悲怆的音乐让人酸楚。当有的文章的感情震撼人心,直达中心的时候,配乐朗读就可以起到烘托、渲染、升华的作用。

配乐朗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而且能达到读中悟情,甚至是读中生情的效果。


(未完,全文共9802字,当前显示144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