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读后感
关于青春读后感范文
虽然最近一直都很忙,但是我还是会读一些书,读一些每个年代关于青春岁月的书,在当代的社会,对于我们这些80后来说,一切都来得太快,社会的发展快得都让我们喘不气来,巨多的诱惑力让我们在前行的路上迷失了方向。或许我们总是在抱怨。抱怨社会、时代、运气。不仅是我,我想跟我一样同龄的你也会有过吧。
那天在白岩松的《幸福了吗》新书见面会上很多80后90后都问了很多关于我们这一代在这个社会环境下怎么才能幸福的问题。因为社会有太多的诱惑,太现实,每一个人都在为工作,房子,车子而苦恼。
物质的诱惑和现实中自身的状态,让人感觉到了世界末日,于是苦恼便更加根深蒂固。白岩松也这样告诉我们:每一代人的青春都是残酷的,你们可以去问问你们的父母那一代人,他们的青春年代,上山下乡,迫于政治的压力有多少年轻人为之青春荒废,无数家庭被强行拆散。比起现在的你们来是残酷多了,至少你们是自由的。说到幸福,那么什么是幸福呢。其实这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答案在于自己。中国人的所谓的不幸福是被比较出来的,一个开奥拓的人他觉得他不幸福,因为他的邻居是开宝马的。有了房子有了车子不一定就幸福,有钱可以买来房子,但买不来爱情。
幸福就是你和你的爱人坐在宝马里有说有笑,而不是坐在宝马里怀念骑自行车的日子。
其实说得还真有道理,每个人在这个快节奏的生活里,应该适度的放缓自已的脚步思考一下,当你还不能够达到你想要的物质需求时,与其是痛苦的纠结,还不如给自已适当的阿q一下,放松心情,释放一下你气球里的气体,然后继续努力前行。
有一天我翻到这样一本书《不抱怨的世界》,里面有这样写到:人,活着就在当下,当下就要快乐。是啊,人生苦短的道理每个人都知道,那为什么不去努力的做呢。
偶尔,我会去深圳的中心书城,其实我并不是一个爱看书的人,来这里的目的有两个,
一是,装。把自己装成一个有文化的人。
二是,这里确实是一个放缓心情的好地方。在这个每天充满竟争的城市,需要这么一个地方给自己的心灵做个spa。你可以去图书馆,拿着自己喜欢的书,坐在某个角落忘记复杂的人际关系,忘记尔虞我诈,只是你一个人与自已对话。你也可以去书店里面随便逛逛,或许能碰到对得上你味口的。有时还可以去音乐厅听上一场免费的音乐表演。反正很喜欢这个地方。
有一天在书店闲逛时,到美文欣赏区看到龙应台的文章,突然让我停下了脚步,这个名字既陌生又熟悉。想了起来,曾经在网上看到她的电影《目送1949》,于是对她又产生了好奇,很想知道她是谁,为什么会写这样题材的电影,她的作品为什么被书店放到美文欣赏区。于是便翻了几章,发现会爱不释手,还买了几本她的作品。原来她不仅是名作家,曾经还是台湾的一名政客。
在《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中,她和她的儿子在书信中谈到了两代人、两国人的不同青春与幸福。青春年少的儿子对社会有很多的疑惑和不解,有时儿子还会问起母亲的年少时代。她们的那个时代流行什么,玩些什么,那理想又是什么。母亲会用各种不同的角度去解释。儿子是中德的混血儿,中西文化本来就有差异,难免会有一些疑惑,在儿子住的德国小镇上有很多混血儿,当他们谈到国度和种族的问题时就会产生困惑或分歧。
想想,我们还算是幸福的,至少我们很清楚我们的种族、国度。比如香港年轻人,在龙应台的书中有一位香港年轻人给龙应台的书信这样描述:我是哪里人,香港人、中国人、还是英国人。
(未完,全文共6194字,当前显示138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