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中国人为何勤劳而不致富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崛起的成就非常突出。1980年中国gdp相当于全球gdp的4%,2006年已上升到约16%。跟印度相比,1980年时中国人均gdp约是印度的2/3,1990年时,两个国家人均gdp相等,1990年后中国人均gdp开始超过印度,今天中国人均gdp几乎是印度人均gdp的两倍。

但是在这个成就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结构上的问题。

先看消费。1952年中国民间消费大概是gdp的69%,接近今天美国民间消费占美国gdp的71%水平;到1978年,中国民间消费相当于当时gdp的45%,但到最近,这个比例却下降到36%左右。而相比之下,政府开支占gdp的比重,从计划经济时期的16%左右,已上升到最近的约30%。如果将预算之外的政府税收与开支也算入,会更明显。

再看收入。《人民日报》不久前的一篇文章讲到,从1993年到2007年,劳动报酬占gdp比重从49.49%下降到39.74%,降了差不多10个百分点。而《新京报》做过一个估算,数字更为惊人:劳动收入占gdp比重从1983年的峰值56.5%,到2005年下降到最低点36.7%,22年的时间内下降了20个百分点。这些数字跟我们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比较一致的,即劳动者收入占总体国民收入的比重越来越低。

曾有两个美国人写过一篇关于中国制造业、就业和报酬变化情况的论文。他们估算,中国制造业工人一小时的薪酬,大约相当于美国同行业工人一小时薪酬的3%;跟中国最接近的是菲律宾,其制造业工人报酬差不多是美国制造业工人的6%;墨西哥约是美国制造业工人的12%。很多学者认为这是中国的竞争优势,劳动力成本很低,而且劳动力数量大。但是到今天,这个优势是不是还有必要再维持下去。如果再维持下去,这个优势势必变成中国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长久劣势,因为劳动力成本长久低廉的结果会抑制许多其他良性发展,包括格杀技术创新的动力。

工资增长落后于gdp增长

我们先考察一下职工工资的变化,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分析。第一,1978年全国职工工资总额(不包括各种福利、退休保障、医疗保障等非工资内容)相当于当时gdp的15.5%,但到2008年,这个比值下降到11.2%;第二,1978年所有国营单位工资总额约为当年gdp的13%,现在则下降到6.1%;第三,城镇集体企业职工工资占gdp的比例由1978年的2.5%左右下降到现在的1%,这说明乡镇企业在过去十多年里越来越被挤压,乡镇企业的空间越来越小;第四,31年时间内,民营企业的工资收入占比是一直上升的。2008年,非国有、非集体企业的工资总额大约接近gdp的5%,而这在1978年基本上等于零,但是这一增量还是没法改变总体劳动收入占gdp之比越来越低的趋势。

事实上,从1990年到2008年,中国职工平均劳动工资的增速总是比gdp增长速度低。根据我的计算,这段时间内,工资总额每年的增长速度比gdp增长速度平均要慢3.8%。

《中国的高成本触目惊心:行政开支超财政收入的一半》

据报道,2009年中国的财政收入约为8万亿元,加上预算外、制度外的收入,中国政府的实际全部收入约为11万亿元。而党政公务以及行政事业开支占全部政府实际支出的比例,2003年为37%,2007年为38~39%【法制晚报,

2010.12.6“行政开支,接近政府支出四成”】

。依此换算,如果剔除预算外收费等,中国的行政开支占财政收入的比例在52%以上。也就是说,中国的财政收入超过一半用于行政公务人员的工资、“三公消费”等。


(未完,全文共5888字,当前显示145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