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增强中小学道德教育实效性的思考

发表时间:2008-4-18:47:0

1内容提要。实效性是中小学道德教育的生命。如何增强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本文就建立分层递进的道德目标,注意德育对象的全体性、整体性和因材性,树立学生是道德活动主体的观念,重视道德需要和道德情感的研究及加强以自我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研究和实践做些思考。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为此,广大德育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不少的成绩。本文认为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学校德育工作进一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德育改革,主动适应当前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改革需要的积极举措,也是增强德育工作生命力之所在。本文欲就如何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谈一些思考。

思考一:建立分层递进的道德目标

不少人已对当前我国的道德目标做过研究,本文认为道德目标缺乏层次性,德育目标与学校受教育者实际存在较大“坡度”,是当前道德目标存在的主要问题。而上述问题所引发的后果是:过高的道德目标使很多人(尤其是缺乏社会生活基础的学生)难以做到,而缺乏层次的道德目标则不能很好区分什么是道德要求和什么是道德追求,导致基本的道德要求被忽视而无法落实。这种重道德追求而轻视道德要求与“应试教育”结合在一起所产生的社会后果是:在教育道德对象时,学校道德教育采取精英主义立场,学校德育的天平向少数学生倾斜,热衷于抓尖子、抓典型,而忽视甚至放弃了多数学生;在德育过程中,重道德认识的灌输,轻道德体验、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培养和塑造;在德育效果上,学生主体由于面对过高的目标要求,很容易培养这样一种学生,即在学校里能自觉按学校要求去做,是“好”学生,出到社会则按自己的要求去做,是个“差”学生,形成“虚伪”人格。就目前而言,本文认为加强基本道德要求的研究刻不容缓,学校德育工作要加强与社会、家庭的联系,在做好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一套基本的道德要求,让学生从基本的道德要求做起。学校则要努力创设道德教育的软环境,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分层次、有步骤的引导学生从低向高,脚踏实地的从基本的道德要求向较高的道德追求迈进。

思考二:注意德育对象的全体性、整体性、因材性

承认教育对象的全体性,就意味着在学校道德教育中,不但要保障学生接受道德教育的权力,而且还应创造条件,给学生予均等的机会,促使学生在道德教育中不断提高道德素质。随着世界教育改革的深入,公平、民主、人人成功等观念已深入人心,并成为衡量教育改革成败的重要依据。有些国家甚至主张:“政府决策的最主要的目标就是要建立起适合于所有人的学校,而不仅仅是让所有的学生上学读书。每一个人,无论其经济、社会和文化背景如何,都需要并有权享受好的教育。这同时也意味着学习不好的学生应获得‘成功’。”(1)可见,那种只抓少数尖子学生而放弃多数学生的精英主义教育的做法,已被世界教育改革大潮所唾弃。

当前,在学校道德教育中,重视少数所谓“优生”而忽视多数一般学生、或漠视少数“差生”的现象还相当严重,很多老师往往对少数“优生”倾注一腔热情,在学习上给予重点照顾,在道德教育上也给予重点栽培,即使他们犯有这样那样的错误,都能积极调教。而对后进生,一方面觉得学习上笨不可教,另一方面觉得品德差,不可救药,这正是“应试教育”弊病在道德教育领域的具体表现。

学生道德素质的整体性是指学生道德知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全面、


(未完,全文共8005字,当前显示141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