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土地利用规划学习感想

土地利用战略研究:

在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基础上,针对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按照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的要求,合理地确定土地利用战略目标和基本方针。

确定土地利用的战略目标和基本方针的依据:

1、区域土地及其相关资源状况;

2、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要;

3、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及区域生产力的布局;

4、保障人民生活与社会安定的需要等

土地质量评价:

通过对土地的自然、经济属性的综合鉴定,将土地按质量差异划分为若干相对等级或类别,以表明在一定的科学技术下,被评土地对于某种特定用途的生产能力和价值大小。

土地适宜性评价就是评定土地对于某种用途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的程度,它是进行土地利用决策、科学地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依据。

评价原则:

1、针对性原则

2、永续利用原则

3、效益原则

4、因地制宜原则

5、综合性原则

6、当前适宜性与潜在适宜性兼顾原则

土地生产潜力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投入条件下,土地所具有的潜在生产能力和提供效用的能力。

土地利用空间布局

土地利用空间布局表现为在一定土地资源总量约束条件下,依据既定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调整和转换,最终达到土地资源在地区间和部门间的有效分配和再分配。

土地利用分区:以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的适宜性为基础,结合社会发展、国民经济和环境保护的需要,按土地利用方向的不同,将规划地区划分出不同的用地区域。土地利用分区与土地利用布局:

相似。它们都是在某一区域内,对工业、农业、城镇、交通运输线路等各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利用方式在空间上进行安排;都是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并确定土地的不同功能和区域分工。

不同。土地利用分区主要任务是划分各种用地区,规定各种用地区土地的基本用途或主导功能,土地利用原则和管理措施,而土地利用布局主要任务是确定各类用地的比例、规模、空间位置和界限。它们紧密相关,互为依据,互相联系。

分区方法

(1)综合分析法(2)主导因素法(3)叠置法(4)聚类法

城乡居民点体系规划主要内容:

(1)分析中心城市的吸引范围;(2)城乡居民点体系的基础条件分析;

(3)人口和城镇化水平预测;(4)城乡居民点体系的等级规模结构;

(5)城乡居民点体系职能结构;(6)城乡居民点体系空间结构;

(7)农村居民点体系的结构与布局

居民点规模。居民点规模依据不同的目的可以有不同的衡量标准,一般来讲,居民点规模具有人口规模、用地规模、活动规模和辐射规模。

城市规模弹性。是指城市的人口与占地规模应有一个变化幅度。

城市规模弹性自由度。规模的最大与最小两者极限值的变化幅度。

居民点用地规模的预测

1.历史推断法2.规划指标法

3.分区测算法方法4.模型预测法

居民点布局方法:(1)线性规划法;(2)力多边形法

居民点布局方案择优:

(1)指标比较法(2)运输重心法(3)分级评分法(4)费用比较法

交通运输用地指居民点以外的各种道路及其附属设施和民用机场、港口码头用地,包括护路林用地。

规划的内容:


(未完,全文共3929字,当前显示121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