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论奥地利学派和凯恩斯学派谁主沉浮

在20世纪经济学思想史中有两位著名的人物哈耶克和凯恩斯,他们之间发生了激烈的论战。哈耶克认为市场经济可以根据需要自动地进行调节,政府的过渡干预会导致资源配置扭曲,阻碍经济的发展;凯恩斯则主张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政府干预来影响市场经济过程,他认为政府的干预能够减少市场经济的不稳定性,克服经济危机并改善经济预期。凯恩斯与哈萨克之争虽然至今仍未有确切一致的结论,但在实践中是凯恩斯胜了,尽管在理论上哈耶克并未放弃自己的观点。

一、自由市场机制与信用货币机制不兼容

以“利润信号”来引导经济人进行生产、交易等经济活动,这就是自由市场机制组织经济活动的方法。

在一个市场中,如果某种物品比较缺少,那么生产这种物品的利润必然就较高,必定会有更多的人跑去生产这种物品;如果某种物品比较过多,那么生产这种物品的利润必然就较低,必定会有更多的人跑去生产其它利润较高的物品。最后,一切物品生产的“利润信号”都将处于一个稳定的平衡中,从而实现供给对需求的追踪锁定。即便市场需求或者供给变动引起这个平衡发生任何变动,自由市场也都会用“利润信号”引导人们的生产跟随变动,使其再次处于新的平衡,使新的供给再次追踪锁定新的需求。这个“利润信号”就是亚当。斯密文章中的“看不见的手”。

由此可见,自由市场机制确实是一种组织经济活动的好方法,但这个机制的运行却隐含了一个必要的前提条件:交给自由市场控制的所有对象的生产都必须具有“利润信号”,是经济运行中内生的物品,否则“看不见的手”对其将没有任何控制作用。

在信用货币机制下,信用货币不是经济体系运行中内生的物品,生产它没有“利润信号”,自由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对它的生产供给没有任何控制作用。所以在实际中,信用货币的供给量完全由货币生产者的意志决定。

在一个经济体系中,如果既采用了自由市场机制,同时又采用了信用货币机制,那么就会出现机制间的兼容性问题--由于自由市场的意志与货币生产者的意志无法完美沟通,所以两者之间必定会存在分歧和冲突--就好比同一个躯体的两条腿分别交给两个脑袋来指挥一样,必定会在配合上出现问题。


(未完,全文共2769字,当前显示88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