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成果演讲稿:路的演变过程

1957年7月,我从司前中心小学毕业后,考上了光泽第一中学读初中,那年才12岁。开学前4天的8月28日,吃过早饭,在父亲的护送下,经过两天的艰难跋涉,终于走完了120里路程,在第二天下午,来到了光泽县城,第一次走进了仰慕已久的“大”学校。

这是我终生难忘的一次上学历程。记得那天一大早,我背着书包,其实里面没有书,装的全是干粮和母亲特意为我煮的几个鸡蛋。父亲挑着我的简单行李,从家门口走过一座小木桥,上了往县城的大路。这条路是顺着富屯溪上游的北溪东岸,由北而南顺流蜿蜒而下。从司前出发,途经梅坪、台山、举贤(现举安)、褚里、石浆、寨里、小寺洲、大里峰、崇仁,到达县城。路面约有1.5米宽,全是用不大不小的河卵石铺成的,上下坡的地方也是用河卵石铺成的台阶。路两边的树枝和茅草,都被人劈得光光的。每隔五、六里路,就有一个能坐十几个人的凉亭,一般都建在坡顶或岔路口。或跨路而建,或在路边,面积一般有10——20平方米,呈四方形,柱子上刻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联对,表达“长治久安”之良好愿望。最可贵的是这种凉亭一般都建在有泉眼的地方,供过往行人走累了休息和口渴了饮水用的。据说这凉亭都是当地有善心的人用善款建造的。有的凉亭旁还摆有茶摊和稀饭铺,供行人解渴充饥之便。

过了举安不远,又来到一个凉亭,四周山高林密,一条大路从亭中穿过,我迫不及待地坐在亭子的栏杆上。父亲本不打算在这里休息太久,但当他看到我那疲惫不堪的样子,又不忍心催我走,只好让我休息片刻。期间,父亲给我讲了一个耸人听闻的故事:这个地方名叫鸭子坑,前后十几里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解放前,这里是土匪经常出没的地方。有一天,两个从外地来这里做皮毛生意的商人,身上带了很多钱,走到这里,累了,便一头倒在栏杆上睡着了,当他们一觉醒来时,俩人身上的钱全都不见了,跑到亭子两头一看,远远的只看见几个手持长刀的黑影消失在树林里。听到这里,我一下子毛骨悚然,心想,此处绝非久留之地。于是,我背起书包,催促父亲赶快离开这里,就这样,我们又逃命似的上了路。

第一天,走了70里路,夕阳西下时,我们来到一个大村庄——寨里,“我再也走不动了。住下吧。”我哀求父亲。父亲只得找了一家小旅馆,安排我们住下。吃过晚饭,洗漱一下,便倒在了床上,只觉得小腿肚子僵硬,全身酥软,不一会儿,便呼呼大睡了。睡梦中,仿佛自己已经坐在一间宽敞明亮的大教室里,开始上课了。

一觉醒来,太阳已经升起老高了,我们父子俩匆匆吃过早饭,便又上路了,开始了第二天更艰难的旅程。父亲鼓励我说:“慢慢走,下午就到了。”我反而更加快了脚步,恨不得一下子就赶到那县城学校。走了一段又一段,父亲说,还有20多里路。这时,只是觉得腿脚更不灵活了,要是遇到上坡路时,简直比爬楼梯还艰难,有时甚至怀疑自己是否还能坚持走到县城。父亲似乎已经发现我的焦虑,他把我背上的书包摘下,加到自己的行李担上,想为我减轻一点负担,好让我走得更轻松一点。然后,他头也不回地往前走去。确实的,我也因此而觉得轻松了许多,于是,我又加快了脚步,追上了父亲。就这样,我们一步一步地走,终于走到了县城。当我们把行李放下,坐在一家小馆店准备吃午饭时,肚子已经饿得咕咕叫了。


(未完,全文共4190字,当前显示133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