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讨论交流如何理解胡主席关于主题主线的重大战略思想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

同心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中共赫章县委统战部李灿

胡锦涛同志春节前在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最鲜明的特质,是我们不断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有力保证”。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三同”重要思想(即同心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多党合作理论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的宝贵财富,是开拓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新境界的重要成果。认真学习领会同心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是统一战线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最主要的工作任务之一。

一、同心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

(一)“4.14”会议将毕节试验区建设推向新的高潮,是“同心思想”提出的理论基础1988年在时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同志的倡导下,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贫困地区建立的第一个以消除贫困、实施可持续发展为突出特点综合性改革试验区。试验区成立20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中央各部委、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的大力支持下,在中共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的直接领导下,牢牢把握“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创新思路、深化改革、艰苦奋斗,率先在喀斯特贫困山区进行了科学发展的有益探索,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1988年到2009年,全区农民人均收入从226元增加到3109元,农民人均粮食从194.3公斤增加到417公斤,绝对贫困率从65.4%下降到6.7%,森林覆盖率从14.9%上升到40.03%。创造出了一条在贫困地区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毕节之路”。

2009年4月14日在北京召开的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座谈会和支持毕节试验区建设工作研讨会(简称“4.14”会议),“4.14”会议将统一战线参与支持毕节试验区建设提上了新的日程,将毕节试验区建设推向新的高潮,是毕节试验区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是“同心思想”重要的理论基础。

(二)“6.28”会议催生“毕节模式”,是“同心思想”形成的又一理论支撑

2010年6月28日,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在北京召开了统一战线参与支持毕节试验区建设工作联席会议第三次全体(扩大)会议,杜青林在会上开创性地提出了统一战线服务科学发展的“毕节模式”这一重要命题。毕节试验区的建立和发展直至“毕节模式”的形成,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共同推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伟大创举,也成为统一战线成员投身社会主义事业社会实践的重要阵地。毕节试验区的发展,凝聚着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的心血。统一战线参与支持毕节试验区建设22年来,思路不断完善,内涵不断丰富,领域不断拓展,形式不断创新,逐步形成了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为参与主体,以智力支持为主要内容和特点,以长期共同支持一个贫困地区为形式的独具特色的统一战线服务科学发展的“毕节模式”。可以说,没有统一战线的服务,就没有毕节实验区的今天,更没有今天的“毕节模式”。这一模式的创立、形成和发展,开创了统一战线服务科学发展的成功

1范例,形成了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参政议政的重要平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生动实践,是“同心思想”形成的又一理论支撑。


(未完,全文共7873字,当前显示141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