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书法艺术在当代社会文化的地位和价值
构建和谐社会: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现代体现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摘要: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和价值观念的最高原则。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以社会总体协调发展为出发点。树立和谐思维;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弘扬“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全球化为背景,融合各民族文化;以实现社会和谐发展为目标,创新传统文化。
关键词:和谐社会;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实现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和价值观念的最高原则。正是具有“和谐”精神的中国传统文化造就了中华文明的历久不衰,并显示出自身强大的生命力和超越民族界限的世界价值。然而20世纪初以来,中国一些学者把具有5000年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视为阻碍中国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将中国近代的落后、愚昧归咎于中国传统文化。其间“五四”精英们认为只有西方文化,才能改变中国百年积弱的状况,不遗余力地揭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对5000年的传统文化进行了一次大清算。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但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也造成相当大的冲击,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片面了解。“文化大革命”对传统文化又是一次摧毁。“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斗争哲学”盛行一时,使广大国人,特别是“文革”之后成长起来的当代人缺乏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承继。
改革开放以后,西方文化迅速影响并抢占我国文化阵地。人们更多地是看到西方文化中积极的有价值的部分,而对消极的负面的东西忽视太多,与此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积极的有价值的东西基本上采取否定的态度。尤其是那些缺乏传统文化素养的青少年强烈地信仰、追捧西方文化,把传统文化看作是束缚个性自由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桎梏,乃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自卑。受西方文化价值取向的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开始出现社会不和谐的问题,如环境破环严重、贫富两极分化加剧等。
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十一五”乃至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自党的十六大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来,我国理论界不少有识之士从不同角度对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本文从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价值方面,谈谈构建和谐社会。
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思想的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其中充满大智大慧的“和谐”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天人合一”思想。“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哲人天人观的主旋律。总体说来“天人合一”论强调人与自然的一致性,强调规律与行动的和谐性,认为人的行为以实现天道的要求为已任,体现宇宙大化之流行,强调天道与人道、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与和谐统一。人与自然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之一。
“中和”思想。“中和”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2500年前的西周太史史伯曾说:“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意为不同的事物按一定方式结合在一起,方可产生新事物,而相同的事物则是不能长期发展下去的。和谐社会正是指社会整体的协调与融洽,是“和而不同”,是求大同存小异,甚至于是求大同存大异。
“大同社会”思想。“大同社会”是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理想社会。儒家重要经典《礼记·礼运》中理想化的社会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其中不乏有价值的见解,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基本架构。“大同社会”描绘了一幅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美好状态。
(未完,全文共4346字,当前显示139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