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自然课的观察原则与观察方法

小学生在观察自然现象和自然事物时,主要有以下三个心理特点:(1)随意性。小学生的意志控制力较差,在观察过程中如果没有一定目的性和意志力的支配,注意力容易分散,陷入观而不察,察无目标,察无所知的境地。(2)情绪性。小学生情绪易波动,容易对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或新异的有强烈刺激的现象产生注意,乐在其中,而忘记观察的任务。(3)笼统性。小学生观察事物和现象往往满足于或停留于大致的、笼统的、轮廓的观察,而不善于观察自然事物和自然现象的局部,因而常遗漏或忽视重点的观察内容。

针对上述心理特点,教师在自然教学中指导学生观察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目的性原则。观察什么,怎样观察,要达到什么目的,在观察前就应让学生明确。如《水蒸汽凝结》一课,教师指导学生在两个相同的玻璃杯内,倒入同样多的、温度相同的热水,并在两个杯口同时分别盖上冷玻璃片和烧热的玻璃片后,教师应告诉学生,过一会儿,看两块玻璃片下面会有什么现象发生,这样学生就会根据观察的目的,有的放矢地去观察,并发现在冷玻璃片下很快出现许多小水珠,在热玻璃片下没有小水珠。如果观察目的不明确,学生就很难发现这些现象。

2.细致性原则。只有细心观察,才能明察秋毫,才能注意到自然事物间的联系。所以,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自然事物和现象时,应要求学生动用所有的感觉器官去体验感受。只有这样才能全面了解观察对象,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如《风》一课,教师指导学生观察风的模拟实验时,应让学生细致观察,当箱内的蜡烛未点燃时,洞口烧着香的烟往哪个方向流动。点燃箱内的蜡烛以后,洞口燃着香的烟往哪个方向流动。如果学生不细致观察,那么就不能根据现象去推论出风是在空气有冷热差别条件下发生的。

3.重点性原则。任何事物都有多方面的特性,如果观察时不分主次,不突出重点,事物的特征就不能发现。如《考察自然水域》一课,教师带学生到当地自然水域去考察时,应让学生重点观察被污染水的特征,看一看水是不是清澈的,是不是无色透明的,有没有黑红、褐等被污染的颜色,有没有油、泡沫等漂浮物,闻一闻有没有腥、臭等气味。否则,考察就只能成为走马观花的“参观”。


(未完,全文共2867字,当前显示88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