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促进经济与就业的协调发展

2012年02月22日16:50来源:《宏观经济管理》2009年第4期作者: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102

张东生

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业和收入分配司司长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世界各国包括我国在内的劳动力就业问题日益严峻。目前,我国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目的之一就是要促进就业。因此,在当前形势下,要深刻认识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保增长与保就业相结合,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将短期就业促进政策与长期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结合起来,促进经济与就业的协调发展。

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系

一方面,经济增长是扩大就业的必要条件。经济低迷会导致就业岗位减少,就业减少会影响收入水平,进而减少当期消费;消费萎缩会进一步降低有效需求,最终拖累经济增长。这个循环充分说明,经济增长与就业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没有经济增长,就业的扩大就成为无源之水、无米之炊。

当前,我国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有以往总量性、结构性就业矛盾累积的原因,但主要还是由于经济增长放缓,导致周期性失业成为就业的突出矛盾。

另一方面,经济增长不一定是扩大就业的充分条件。前些年,我国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但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却有所下降。“九五”期间,gdp年均增长8.6%,就业人数年均增加804万人,“十五”期间,gdp年均增长达到9.5%,就业人数年均增加却只有748万人。就业弹性系数也由“九五”期间的0.13下降到“十五”期间的0.11,其中,2005年的就业弹性仅为0.08.从统计数据上,我国的实际情况不完全符合“奥肯定律”。各国的实践也表明,即使在同样的经济发展速度下,由于经济结构的资本有机构成及带动就业的弹性系数不同,对就业的拉动效果也不相同。30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是靠资本要素的密集投入和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实现的,而资本密集型产业和劳动效率的提高对于扩大就业是有挤出效应的。由此可见,不是什么样的经济增长都具有同等的就业促进效果,也不是仅仅依靠经济增长就可以扩大就业。但经济增长与就业并不对立,相反,经济增长是扩大就业的前提条件,而保证就业又是刺激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

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

去年第三季度以来,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显现,出口大幅下滑,经济增速放缓,就业压力逐步加大。目前,危机尚未见底,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从国际看,国际劳工组织发表的全球就业趋势报告预测,2009年,全球失业人数有可能比2007年增加5000万。美国1月的失业率达到7.6%,为1982年以来最高。法国1月29日爆发了全国范围内的大罢工,其主要原因正是对失业率上升的恐慌和不满。

从国内看,目前,我国经济已进入改革开放以来的又一个经济周期。很多专家学者都认为,受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我国经济在经历了近8年的高速增长后,已步入向下的调整周期,尽管对这一调整时期将持续多长时间存在着争议,但至少在未来半年或1年内,经济增速放缓已成为共识。因此,周期性失业就不可避免并会有所增加。周期性失业与长期存在的结构性失业两大问题相互交织,导致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未完,全文共3911字,当前显示129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