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农村小城镇建设的意见建议
关于推进我省农村小城镇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十七大报告指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那么,在我省,如何在促进大西安和关中城市群,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的同时,有效地推进农村小城镇协调发展。带着这个问题,我到一些县城和乡镇进行了调查研究、反复思考,现谈点个人浅见。
从调查看,发展农村小城镇,意义深远,任务艰巨,势在必行。归纳起来说,其作用和好处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小城镇是各类农产品和物资进行流通的重要渠道。我省农产品资源丰富,目前,全省已经培育出了果品、蔬菜、畜产品、蚕桑等十大主导产业,特别是苹果生产,人均产量居全国首位。但由于农村小城镇建设水平低,服务功能不健全,农产品卖难买难的问题时有发生,限制了流通的发展,使优势产业的优势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出来,农民收入增长速度缓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镇安县率先以县城为龙头,以乡镇集镇为纽带,着力构建环境优美、各具特色、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山区小城镇群,结果来自湖北、四川、江苏等省市的客商纷纷落户县城和农村小城镇投资兴办农产品加工等企业,过去那种流通不畅,许多农产品销售难的情况迅速好转;鲜活农产品损失浪费的现象明显减少;大批农产品在交换中实现了增值价值,不仅活跃和繁荣了农村市场,增加了农民收入,还培养了一大批务工经商实用人才。事实表明,市场兴、百业旺。建设一处小城镇,就能引导一批农民经商,发展一个地方的生产,繁荣一个地方的经济,富裕一个地方的群众。
(二)小城镇是促进城乡经济统筹发展的纽带和桥梁。现在,很多地方都提出了城市带动战略,但无论是城市带动农村,还是工业支援农业,离开小城镇这一纽带和桥梁、都无法实现。因为城市工业向农村扩散,离不开小城镇,先进的科学技术很多也要通过小城镇向农村传播,城市的一切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只有以小城镇为基地,才能尽快为分散的农民所掌握、所享受。同时,小城镇建立起的那些固定的永久性的场房、库房,以及为其服务的工商、税务、文化等综合性的建筑设施,可以给农村增加风貌,给农民带来美好的向往。一句话,从长远来看,小城镇的发展,对于缩小城乡差别、工农差别,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比如,神木县超前规划,集中投入,重点抓了县城和大柳塔、店塔、锦界和大保当四个小城镇建设,完善设施,发展产业,集聚人口,为进城农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和稳定的工资收入来源。到2007年,县城和小城镇范围内已聚集人口26.5万,占全县总人口的68%,城镇化率达到70%,实现了农民工人化,城乡一体化,在全省率先跨入全国百强县的行列。
(三)小城镇是吸引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经济发展导致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这是历史潮流。据测算,全省农业剩余劳动力将达到500万人,如此庞大的剩余劳动力大军,单靠向城市转移是不现实的,其根本出路还在于积极发展农村小城镇,实行“离土不离乡”的方针,引导部分农民到小城镇建门店办商业,建厂房办工业,建堂馆搞服务,购车辆跑动输,或从事各种文化事业,就可以容纳更多的剩余劳动力。三原县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发展农业,用产业化的思维富裕农民,通过小城镇建设安置剩余劳动力,使农业产业化水平得到全面提升。截至2007年底,全县规划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达17家,年转化粮、菜、
(未完,全文共4579字,当前显示143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