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研究综述

2011社工硕士卢雅倩m201174496

摘要。据国家局统计,截至2006年4月1日,中国各类残疾人总数达8296万人,残疾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6.34%。且残疾人是中国社会弱势群体中困难最多、问题最突出的群体,这就需要政府和社会给予特殊的支持与帮助。通过对近年来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相关文献分析回顾,从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理论依据、残疾人社会工作在我国开展的可行性、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现状、所存在的问题、残疾人社会工作的视角、等角度来综述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研究成果,并根据这些来指出其存在的问题与缺陷,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措施,以期构建和完善我国本土化的残疾人社会工作,实现残疾人现状的改善,为残疾人提供更多的福利,最终实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宏大目标。

关键词:残疾人社会工作、研究综述、

残疾人不仅是个数量庞大的群体,而且还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因此做好残疾人社会工作有着特殊的意义,这不仅关系到残疾人群体自身的福祉,更与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残疾人社会工作是对残疾人所做的工作,不同于一般的残疾人服务,而是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帮助残疾人补偿自身缺陷,克服环境障碍,使他们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分享社会发展成果的专业活动。

本文就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历史、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所依据的理论基础、采取的视角等方面来对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进行一个简单的综述。

一、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概念

残疾现象和问题由来已久。中外历代对此有不同的认识和应付的方法。传统上,对于残疾问题的认识多局限于疾病的范畴,对其定义和分类也简单和直接,例如:盲、聋、哑、跛、疯等都属于残疾。以缺陷为标准,残疾人一般可分为听力言语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视力残疾、精神残疾等多种。

残疾人社会工作是对残疾人所做的社会工作。它不同于一般的残疾人服务,而是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帮助残疾人补偿自身缺陷,克服环境障碍,使他们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分享社会发展成果的专业活动。

从上述界定可以看出,残疾人社会工作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工作。这种特殊性来自于残疾人的特殊性:因为他们不似老人、儿童、贫困者那样由于社会或者自然环境条件的限制而使自己的社会生活处于困境之中。因此,如果说其它社会工作对象陷于痛苦和不幸的话,残疾人则是双重痛苦与不幸。这样,残疾人社会工作就更具重要性和艰巨性。

二、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理论依据

(一)供养理论

在各种社会中,对于残疾人,特别是失去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的最初的、甚至认为是最好的办法是把他们养起来。他们的家人或社会通过对残疾人的经济上的供养而表示对残疾人的责任和爱。在经济不发达的社会,这种供养几乎只限于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但在发达社会,对残疾人供养的范围在扩大。尽管不同社会对残疾人供养的内容和水平有不同,但是一般说来,这种供养大多限于经济方面,或者物质方面,而对他们的精神需求、对他们的能力估计不足。尽管对于残疾人,特别是严重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来说经济上的供养是完全必要的,但这并不是对残疾人进行关照的全部。

(二)回归社会理论


(未完,全文共7119字,当前显示128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