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中国载人航天发展历程及神舟飞船发射记录

孜孜追梦二十年载人航天硕果丰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快速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综述

2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犹如沧海一粟。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20年中所铸就的辉煌成绩,却让这一瞬格外璀璨夺目。

高科技领域抢占先机

追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历史,重新回到任务的起点,就不得不提到“863计划”。

1986年3月3日,一份由我国著名科学家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联合提出的《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被送到了邓小平的手上。邓小平看到4位科学家的建议,马上作出批示:此事宜速决断,不可拖延。

正是这个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决策,使我国的高技术研究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随后,中央组织了数百位专家进行反复论证,制定了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即著名的“863”计划。中央同时决定拨出100亿元专款,其中40亿元直接用于发展航天事业。

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由此开始起步。

1992年9月21日上午,江泽民在中南海怀仁堂主持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此次会议正式批复了载人航天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党中央决定实施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并确定了载人航天“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发射无人飞船和载人飞船,建设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

第二步,在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后,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如轨道舱的交会对接技术,并利用载人飞船技术改装、发射一个8吨级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第三步,建造载人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这是中国载人航天一次举世瞩目的战略部署。中国载人航天由此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几代航天人的飞天梦想由此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行动。无论是指明方向的“863计划”,还是真正起步的“921工程”,都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世界各国的轰动,很多人震惊甚至费解。

早在“863计划”上马之初,就曾有一位欧洲科学家向邓小平抛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中国目前经济并不发达,为什么要花费这么多钱搞航天。面对这一问题,邓小平回答得干脆利落:“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不能只顾眼前,这是从长远发展的利益着眼作出的战略部署。过去也好,今天也好,将来也好,中国必须发展自己

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试想,如果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成为有重要影响的大国;而在高科技领域发展一日千里的时代,不发展以航天为代表的高科技领域,就会失掉发展先机,也很难再跟上世界的发展步伐。

当年,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四位科学家在向中央提交的建议中主要提出了几个观点,其中就包括通过研究提高技术不仅可以集中现有的科研实力出成果,而且可以培养新一代高技术人才。

经过20年载人航天工程的实践,老一辈科学家的真知灼见得到了验证:载人航天工程不仅带来了航天技术的重大飞跃,而且沉淀了一批足以让世人刮目相看的高技术人才。

航天科技进步世人瞩目

从“921”立项开始,中国载人航天的发展就以火箭般的速度一飞冲天。神舟一号飞船可以说是一次打破常规的试验。它是在一艘初样电性船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简化、改装,“变身”成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并于1999年11月20日清晨6点30分发射升空的。在围绕地球飞行14圈后,飞船返回舱安全返回,首次无人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神舟二号飞船,于2001年1月10日凌晨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升空。飞船按照预定轨道环绕地球108圈,在太空飞行近7天。


(未完,全文共4531字,当前显示145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