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本课的导入,教师可灵活采用多种方式,如:①请一个同学阅读预习时查阅的闻一多先生的诗歌《七子之歌》导入新课。②安排一个同学提前准备,为大家演唱歌曲《七子之歌》,然后教师提问,大家以前在什么时候经常听到这首歌。导入新课。③近几年随着经济发展,对外开放,许多同学去过香港、澳门,所以教师可提问:有哪位同学去过香港吗。香港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同学们知道香港回归是因为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吗。由此导入新课。[教学过程]“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1.教师应指出,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发出和平统一的呼吁,标志祖国大陆对台湾政策的重大发展。2.关于“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建议教师从……查看全文>>
字数:2934下载WORD

史地组郭子森一、引言分析(1)通过温总理背诵的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的诗歌,指出祖国尚未统一,炎黄子孙骨肉未得团聚的现实。(2)温总理引用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的诗歌,说明了海峡两岸同胞盼望祖国统一,盼望台湾和祖国大陆早日团聚的共同夙愿。二、课文分析第一目,“‘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本目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有两个: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和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旨在让学生了解“一国两制”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及其意义,认识到“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是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思想。“一国两制”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两岸长期分裂,祖国统一……查看全文>>
字数:2728下载WORD

教学目标1.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2.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学重难点重点:“一国两制”,香港、澳门回归。难点:“一国两制”这一基本国策的含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七子之歌》。请学生一起跟着唱。教师提问。这首歌同学们一定很熟悉,它的名字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1925年,爱国诗人闻一多把被外国占领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和大连这七处中国领土,比作与母亲离散的七个儿女,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母亲,母亲也一直在努力找回儿女。在母亲的努力下,漂泊……查看全文>>
字数:3853下载WORD

[教材分析]1.课标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的重大历史意义.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的史实,理解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了解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现状;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归纳"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初步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海峡两岸现状及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并能大胆讲出自己的感受;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或独立或小组合作整理材料,分析材料,归纳材料,并在合作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情感;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现实中的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感受港澳回……查看全文>>
字数:2169下载WORD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本课的导入,教师可灵活采用多种方式,如:①请一个同学阅读预习时查阅的闻一多先生的诗歌《七子之歌》导入新课。②安排一个同学提前准备,为大家演唱歌曲《七子之歌》,然后教师提问,大家以前在什么时候经常听到这首歌。导入新课。③近几年随着经济发展,对外开放,许多同学去过香港、澳门,所以教师可提问:有哪位同学去过香港吗。香港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同学们知道香港回归是因为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吗。由此导入新课。[教学过程]“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1.教师应指出,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发出和平统一的呼吁,标志祖国大陆对台湾政策的重大发展。2.关于“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建议教师从……查看全文>>
字数:2934下载WORD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约5分钟)先播放一段《七子之歌.澳门》的音频资料师。同学们,80多年前,闻一多先生在美国写下了这组感人肺腑的诗篇。他用拟人的手法,将我国当时被列强侵占的七处失地比作远离母亲的七个孩子,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于祖国统一的渴望。那么,同学们谁能告诉老师,闻一多先生所呼唤的七子分别指的是哪儿呢。生:(回答略)师:不错,这七个急待回家的孩子分别是:香港、澳门、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新中国成立之时,除港澳台三地外,其余失地都已陆续回到了母亲的怀抱,那么,剩下的这三个孩子接下来的命运又将如何,下面就请同学们跟随老师的脚步,一起去重访新中国寻求统一的历……查看全文>>
字数:3661下载WORD

依“学情”备课──《祖国统一大业》教学案例与反思宁夏长庆高级中学吕淑杰一、案例描述第一:创设情景,播出《七子之歌》,导入新课第二:出示问题,分组讨论、研究,共同交流,达成共识:1.能否用多媒体展示出香港沦为英国殖民地的过程。(由老师解决)2.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什么没有马上收回香港。(党的第二代领导人为什么能够成功地收回香港、澳门呢。)3.为什么要用“一国两制”的办法来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呢。它是不是解决港澳台问题的最佳方法呢。在香港、澳门为什么不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呢。4.为什么说台湾是我们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5.台湾问题为什么显得如此复杂。影响台湾和平统一的因素有哪些。6.放弃台湾,任其独立行不……查看全文>>
字数:1080下载WORD

半塔中学高一历史备课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香港、澳门回归的时间和设立特别行政区等基本史实。能够列举台湾与大陆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能够说出港澳台问题的由来(2)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3)比较港澳特别行政区与内地的异同,增强学生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教材、问题探究、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一国两制”的内容、含义、地位(2)通过回顾港澳回归的史实和查找反映人民盼望祖国统一的资料,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加深祖国统一是历史必然的感性认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一国……查看全文>>
字数:2050下载WORD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教学目标:(1)阐述“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过程,掌握其特定的含义,理解其为什么能成为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理论构架。(2)了解港澳台问题的由来,认识我国对台的方针。(3)分析我国为什么能够收回香港、澳门;分析目前阻碍台湾问题解决有哪些因素。教学重难点:1、重点。“一国两制”构想的深刻内涵;“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台湾问题的现状。2、难点:理解:一国两制“在祖国统一中的地位与作用。我国为什么能够收回香港、澳门;对海峡两岸关系的未来展望。教学过程:【导入】利用《七子之歌》导入情境营造:课件展示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设问:同学们,这首歌听过吗。大家……查看全文>>
字数:4831下载WORD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教学设计历史组王朝英一、课标要求了解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香港、澳门回归,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等基本史实。正确理解“一国两制”的主要内涵和重大意义。二、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了解港澳台问题的由来;简述“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认识“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意义;理解台湾与祖国大陆相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通过指导学生讨论中国能够收回香港的原因及分析海峡两岸的最终统一是历史的必然,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教材的能力、根据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初步运用历史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教材的阅读和梳理,帮助学生掌握“形成过程类”问题的一般方法;通过影视、文字史料的阅读,……查看全文>>
字数:1794下载WORD

http://www.xiexiebang.com或http://www.xiexiebang.com参考资料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以绿色为主色调,图案是一朵由三个花瓣组成的盛开的莲花,荷花上方的五颗星星代表中国对澳门的主权。三个花瓣,分别代表澳门的三个组成部分:澳门半岛、凼仔岛、路环岛。盛开的莲花则代表着澳门的繁荣昌盛。“汪辜会谈”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会长辜振甫在新加坡就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举行会谈,称为“汪辜会谈”。“汪辜会谈”是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史上一次历史性突破。这次会谈签署了几项协议,为两岸交流,建立了正常化的联系渠道,确认两岸的经济应该交流,互补互利,确立加强两岸科教文化交……查看全文>>
字数:3165下载WORD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教学设计历史组王朝英一、课标要求了解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香港、澳门回归,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等基本史实。正确理解“一国两制”的主要内涵和重大意义。二、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了解港澳台问题的由来;简述“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认识“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意义;理解台湾与祖国大陆相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通过指导学生讨论中国能够收回香港的原因及分析海峡两岸的最终统一是历史的必然,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教材的能力、根据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初步运用历史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教材的阅读和梳理,帮助学生掌握“形成过程类”问题的一般方法;通过影视、文字史料的阅读,……查看全文>>
字数:1783下载WORD

第四单元第3课祖国统一大业教学设计[导入新课]本课的导入,教师可灵活采用多种方式,如:①请一个同学阅读预习时查阅的闻一多先生的诗歌《七子之歌》导入新课。②安排一个同学提前准备,为大家演唱歌曲《七子之歌》,然后教师提问,大家以前在什么时候经常听到这首歌。导入新课。③近几年随着经济发展,对外开放,许多同学去过香港、澳门,所以教师可提问:有哪位同学去过香港吗。香港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同学们知道香港回归是因为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吗。由此导入新课。[教学过程]“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1.教师应指出,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发出和平统一的呼吁,标志祖国大陆对台湾政策的重大发展。2.关于“一国两……查看全文>>
字数:2953下载WORD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约5分钟)先播放一段《七子之歌.澳门》的音频资料师。同学们,80多年前,闻一多先生在美国写下了这组感人肺腑的诗篇。他用拟人的手法,将我国当时被列强侵占的七处失地比作远离母亲的七个孩子,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于祖国统一的渴望。那么,同学们谁能告诉老师,闻一多先生所呼唤的七子分别指的是哪儿呢。生:(回答略)师:不错,这七个急待回家的孩子分别是:香港、澳门、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新中国成立之时,除港澳台三地外,其余失地都已陆续回到了母亲的怀抱,那么,剩下的这三个孩子接下来的命运又将如何,下面就请同学们跟随老师的脚步,一起……查看全文>>
字数:3679下载WORD

、教学目标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2.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引言分析(1)通过温总理背诵的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的诗歌,指出祖国尚未统一,炎黄子孙骨肉未得团聚的现实。(2)温总理引用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的诗歌,说明了海峡两岸同胞盼望祖国统一,盼望台湾和祖国大陆早日团聚的共同夙愿。课文分析第一目,“‘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本目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有两个。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和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旨在让学生了解“一国两制”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及其意义,认识到“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是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思想。“一国两……查看全文>>
字数:15821下载WORD

、教学目标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2.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引言分析(1)通过温总理背诵的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的诗歌,指出祖国尚未统一,炎黄子孙骨肉未得团聚的现实。(2)温总理引用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的诗歌,说明了海峡两岸同胞盼望祖国统一,盼望台湾和祖国大陆早日团聚的共同夙愿。课文分析第一目,“‘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本目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有两个: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和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旨在让学生了解“一国两制”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及其意义,认识到“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是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思想。“一国两……查看全文>>
字数:5320下载WORD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教学设计历史组王朝英一、课标要求了解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香港、澳门回归,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等基本史实。正确理解“一国两制”的主要内涵和重大意义。二、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了解港澳台问题的由来;简述“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认识“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意义;理解台湾与祖国大陆相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通过指导学生讨论中国能够收回香港的原因及分析海峡两岸的最终统一是历史的必然,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教材的能力、根据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初步运用历史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教材的阅读和梳理,帮助学生掌握“形成过程类”问题的一般方法;通过影视、文字史料的阅读,……查看全文>>
字数:1783下载WORD

第四单元第3课祖国统一大业教学设计[导入新课]本课的导入,教师可灵活采用多种方式,如:①请一个同学阅读预习时查阅的闻一多先生的诗歌《七子之歌》导入新课。②安排一个同学提前准备,为大家演唱歌曲《七子之歌》,然后教师提问,大家以前在什么时候经常听到这首歌。导入新课。③近几年随着经济发展,对外开放,许多同学去过香港、澳门,所以教师可提问:有哪位同学去过香港吗。香港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同学们知道香港回归是因为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吗。由此导入新课。[教学过程]“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1.教师应指出,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发出和平统一的呼吁,标志祖国大陆对台湾政策的重大发展。2.关于“一国两……查看全文>>
字数:2953下载WORD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约5分钟)先播放一段《七子之歌.澳门》的音频资料师。同学们,80多年前,闻一多先生在美国写下了这组感人肺腑的诗篇。他用拟人的手法,将我国当时被列强侵占的七处失地比作远离母亲的七个孩子,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于祖国统一的渴望。那么,同学们谁能告诉老师,闻一多先生所呼唤的七子分别指的是哪儿呢。生:(回答略)师:不错,这七个急待回家的孩子分别是:香港、澳门、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新中国成立之时,除港澳台三地外,其余失地都已陆续回到了母亲的怀抱,那么,剩下的这三个孩子接下来的命运又将如何,下面就请同学们跟随老师的脚步,一起……查看全文>>
字数:3679下载WORD

第二十二课祖国统一大业一、教学目标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2.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引言分析(1)通过温总理背诵的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的诗歌,指出祖国尚未统一,炎黄子孙骨肉未得团聚的现实。(2)温总理引用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的诗歌,说明了海峡两岸同胞盼望祖国统一,盼望台湾和祖国大陆早日团聚的共同夙愿。课文分析第一目,“‘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本目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有两个: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和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旨在让学生了解“一国两制”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及其意义,认识到“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是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查看全文>>
字数:5320下载WORD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