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尊老爱幼是我国优良传统美德,同时也是我们每个人自身具备的一种素质,对于老人的关爱是我们这个社会的、甚至整个世界都在做的,你知道哪些孝老爱亲先进事迹,他们用什么感动了你。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学习了覃敏同志的先进事迹,让人感动和佩服。从她的事迹中,我们得知:从2004年,29岁的她就开始照顾30岁的丈夫和4岁的女儿。十四年如一日,覃敏同志一直守护在丈夫身边,期待他能早日康复;十四年如一日,她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撑起了整个家。覃敏同志是一位善良忠贞的妻子。她为照顾丈夫劳心劳力,日夜守护,每天付出。在她的精心照料和护理下,丈夫渐渐康复。她是市人民医院医生护士们公认的最会护理的家属;她是老家乡亲们心中妻子的……查看全文>>
字数:713下载WORD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句话不无道理,但是我们身边总有那些先进事迹、榜样在感动着我们。下面小编带来的是。**镇振德屯藏身在南山脚下,在这里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几代繁衍、历尽繁华,街巷里、柳树下三三两两相聚谈笑的人群,透露着整个村庄淳朴平和的民风。刘万丰的家就在这个静谧的小村庄,他个子不高,黑红的脸,眼睛不大,其貌不扬,裤脚上还常常带着点泥,他是个典型的东北农民,却更是村里人人夸赞的孝子。刘万丰的父亲87岁了,年轻时的劳累感染了多种顽疾,至今已有十多年,这十多年间,刘万丰风里来雨里去,与妻子薛冬梅共同尽心尽力的照顾老人,老人身体不好,常年吃药,刘万丰夫妻省吃俭用,一边供着两个孩子念书,一边为……查看全文>>
字数:989下载WORD

女,1947年7月出生,天桥区沃家社区金荷苑小区居民。1967年,孙朋美嫁给了王玉兰老人的儿子隗东城。由于家庭负担重,婆婆王玉兰积劳成疾,很早就落下了一身病。孙朋美嫁过来后,伺候公公婆婆、料理家务的重担就落到了她的肩上。当时生活很困难,孙朋美要一边工作,一边料理家务,还要精心照顾婆婆。婆婆常年肠胃不好,孙朋美就自己省吃俭用省下钱来调理好婆婆的饮食,常常是婆婆吃过后她再吃。公公去世那年,婆婆天天以泪洗面,孙朋美就时刻守在她的身边,并安慰婆婆说:一定会照顾好她的晚年生活。有一天,她从厂里下班回家,看到婆婆慌忙将床单往床底下塞,她担心婆婆生了什么病,就在婆婆不在的时候,去婆婆床底下拿出了床单,这才发……查看全文>>
字数:1593下载WORD

在漫长的人生岁月里,虽然和5位长辈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市乡村民竭尽孝道,让他们安度晚年,用爱弹奏出一曲动人的敬老爱老之歌,成为三里五乡的佳话。养父母疼爱有加的日子51年前,市乡村无儿无女的张西阁夫妇领养了一个婴儿,他就是。那时在北京建委工作,每次回到老家,总会给年幼的买回有趣的儿童读物和玩具。养父母的疼爱使享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快乐。在养父母的操持下,20岁那一年,与善良淳朴的农村姑娘张凤菊喜结良缘,不久,也退休回到了老家,一家人过着温馨、和睦的生活。在村里是出了名的孝子,夫妻两人把父母的饮食起居安排得井井有条:早晨,会陪同养父母一起遛弯;中午,张凤菊会给双亲做一手可口的饭菜;傍晚,一家人会围坐……查看全文>>
字数:1590下载WORD

我叫,今年62岁,1976年入党,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担任村妇女主任和村党支部副书记。在实行改革开放后,依靠党的政策和个人的努力,家庭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吃穿不愁,儿女成家立业,我就想年龄也老了,也算是花甲之年了,身体还算行,考虑应该为党为村民做些事了,不能辜负党对我的多年培养和教育。我就寻找机会,寻找我能尽职尽责的地方。有啦。我们村互助敬老院。村互助敬老院是在各政府的关心、关怀和大力支持下,特别是得到民政局和计生委的资金支持,把互助敬老院建起来了,对脸两排16间,厨房2间,齐全的小院。在04年入冬时,村领导研究老人住进来,开始条件是取暖、电费都由入住人负担,结果没有人来,后来经过做工作来几户……查看全文>>
字数:1317下载WORD

,女,43岁,县镇村6社人,家中有四口人,分别是丈夫,公公,儿子。她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1990年结婚到镇村现在这个家庭,其公公,生于1932年5月,1970年双面失明至今40余年,婆婆因突发脑溢血于2010年5月去世,儿子在中学读书,为了全家人的生活,爱人农闲时外出打工,农忙时回家帮忙干农活。从嫁进这个家门,就担起了照顾双老的职责,特别是这个双目失明的老父亲,为了支撑起这个家庭,照顾好老人孩子,她每天都是天不亮就起床挑水煮饭,白天干活,晚上回家洗衣服,缝补破烂。忙完这一切还要服侍双老,本来很紧张甚至可以说清贫但很平静的家庭,在2010年5月被打破,年迈的婆婆突发脑溢血病逝,由于住院所花……查看全文>>
字数:1212下载WORD

8月28日,走进精准扶贫对象的家。1973年出生,小时候品学兼优,堪称村第一才子,上中学时突然间大脑出现问题患上精神分裂,父亲周更生是乡间一生,带着他到县、市、省各大精神医院治疗,未有明显效果,从此落下精神失常,到处出走,学校再也不敢收他劝他回家。在走到他家房前,一栋漂亮的三层小洋楼展现在我的眼前,当时镇人大主席同志不信这是精准扶贫对象,这根本不符合条件。走进家门,的父亲接待了大家,给我们端茶倒水,饶主席向其了解近况,原来周更生夫妇生育有4个儿子。老大精神失常,常年由其岳母抚养,老二小时候也非常刻苦读书,由于大哥精神病的治疗花费巨大从此辍学在家,十几岁之后就出外打工。老三周线东由于当时岳母带大……查看全文>>
字数:963下载WORD

,女,1959年出生,是镇村一名普通农民,她的丈夫现担任村支部书记。一直以来,夫妻二人相亲、相敬、相爱,真诚相处。婆婆、夫妻、小叔一家人和睦相处,幸福美满,把小家庭安排的井井有条。团结乡邻,遵纪守法,孝敬老人,爱护亲友,乐于助人,深受邻里和社会的好评。一、相夫教子,伉俪情深的丈夫同志现任镇政府公务员兼村支部书记,一直在做村里的工作,忙别人家的事多,忙自己家的时间反倒少。但对丈夫表示充分的理解和支持,而且从无怨言。她十分尊重体谅丈夫,认为丈夫的工作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是对全体村民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是对他们诺言的实践。做为一名家庭主妇,在她身上充分体现了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作为媳妇,她恪守妇道,对……查看全文>>
字数:1258下载WORD

xxxx有一个不平凡的家庭,一家四口人,妻子、儿子、母亲。一家人生活负担很重,但他们相敬相爱,尊老爱幼,善待邻里,敬业爱岗,尤其是有母亲xxxx的支持,让这个大家庭和谐、和睦,充满幸福。xxxx是一个平凡的家庭妇女,她朴实、平凡。但在大路里新村一带,只要一提起她,没人不竖起大拇指,她礼让邻里、热心助人,言传身教,为儿子和孙子竖起好的榜样。她是一个平凡的人,但她却用生活中平平凡凡的事,点点滴滴的情诠释着人间真爱。xxxx今年70多岁,是一位农民。因为儿子一家在城里购了商品房,儿子与儿媳在工厂打工,早出晚归,孙子上学需要人接送,于是xxxx从乡下到城里接送孙子上学放学。一家人和和睦睦,充满幸福。x……查看全文>>
字数:1897下载WORD

一个孝老爱亲的好媳妇——都督村王立梅同志事迹简介王立梅,开城镇都督村人,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一个平凡的农家媳妇。七年如一日服侍患有心脏病的公公和孝敬尚在人间的婆婆。无微不至,无怨无悔,她的孝心感染着周边群众,她的事迹传遍六店街道。自与丈夫结婚以来,她和公婆的和谐程度如同自己的亲生父母,公婆一直把她视如己出,从未把她当作儿媳看待,有些话宁愿对她说也不愿意告诉自己的女儿们,立梅成了他们生活中的贴心人。2005年,身患心脏病的公公在南京市鼓楼医院做了心脏搭桥手术,在众多的子女中,是和老人关系最融洽的三儿媳妇王立梅主动去医院照料公公,她没有在丈夫的三个姐姐和两个嫂子面前说一句抱……查看全文>>
字数:743下载WORD

我志愿加入社志愿者队伍,为志愿服务奉献我的微薄之力,这是大街街道长安社区68岁老人**的志愿宣言。多年来,她用瘦弱的肩膀承受着生命之重、生活之痛,以拳拳的孝心、宽厚的善心、伟大的爱心、坚毅的恒心,谱写了一曲当代女性孝老爱亲的奉献之歌、真爱之歌、生命之歌。**,女,1944年12月出生,初中文化,1980年1月参加工作,现为****集团退休职工。她为人诚实、心地善良,乐善好施,工作上对事业勤勤恳恳,生活上对家人无微不至。五十年来她一直照顾残疾的女儿,同时她还义务帮扶困难群众,她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了家人,也奉献给了社会。五十年前,**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一切都是平淡无奇。但1963年,命运跟她开了一……查看全文>>
字数:3634下载WORD

在漫长的人生岁月里,虽然和5位长辈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市乡村民竭尽孝道,让他们安度晚年,用爱弹奏出一曲动人的敬老爱老之歌,成为三里五乡的佳话。养父母疼爱有加的日子51年前,市乡村无儿无女的张西阁夫妇领养了一个婴儿,他就是。那时在北京建委工作,每次回到老家,总会给年幼的买回有趣的儿童读物和玩具。养父母的疼爱使享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快乐。在养父母的操持下,20岁那一年,与善良淳朴的农村姑娘张凤菊喜结良缘,不久,也退休回到了老家,一家人过着温馨、和睦的生活。在村里是出了名的孝子,夫妻两人把父母的饮食起居安排得井井有条:早晨,会陪同养父母一起遛弯;中午,张凤菊会给双亲做一手可口的饭菜;傍晚,一家人会围坐……查看全文>>
字数:1075下载WORD

在漫长的人生岁月里,虽然和5位长辈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市乡村民竭尽孝道,让他们安度晚年,用爱弹奏出一曲动人的敬老爱老之歌,成为三里五乡的佳话。养父母疼爱有加的日子51年前,市乡村无儿无女的张西阁夫妇领养了一个婴儿,他就是。那时在北京建委工作,每次回到老家,总会给年幼的买回有趣的儿童读物和玩具。养父母的疼爱使享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快乐。在养父母的操持下,20岁那一年,与善良淳朴的农村姑娘张凤菊喜结良缘,不久,也退休回到了老家,一家人过着温馨、和睦的生活。在村里是出了名的孝子,夫妻两人把父母的饮食起居安排得井井有条:早晨,会陪同养父母一起遛弯;中午,张凤菊会给双亲做一手可口的饭菜;傍晚,一家人会围坐……查看全文>>
字数:1073下载WORD

xxxx有一个不平凡的家庭,一家四口人,妻子、儿子、母亲。一家人生活负担很重,但他们相敬相爱,尊老爱幼,善待邻里,敬业爱岗,尤其是有母亲xxxx的支持,让这个大家庭和谐、和睦,充满幸福。xxxx是一个平凡的家庭妇女,她朴实、平凡。但在大路里新村一带,只要一提起她,没人不竖起大拇指,她礼让邻里、热心助人,言传身教,为儿子和孙子竖起好的榜样。她是一个平凡的人,但她却用生活中平平凡凡的事,点点滴滴的情诠释着人间真爱。xxxx今年70多岁,是一位农民。因为儿子一家在城里购了商品房,儿子与儿媳在工厂打工,早出晚归,孙子上学需要人接送,于是xxxx从乡下到城里接送孙子上学放学。一家人和和睦睦,充满幸福。x……查看全文>>
字数:1894下载WORD

一、黄xx同志是我单位推荐的孝老爱亲模范,主要事迹摘要如下:1、常怀感恩之心,关心父母衣食住行,在兄弟姊妹中起带头作用,不攀不比,尽心尽力,让父母丰衣足食过晚年。2、长达七八年的时间里,家庭遭遇了一连串的不幸,母亲身患重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妻子身患绝症长期救治几乎失去生活信念,哥哥不幸去逝、弟弟家庭变故陷入困境,自己也患糖尿病,仍坚持岗位,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独自承担起照顾、护理母亲、妻子的全部责任,在救治过程中,不怕苦,不怕累,不嫌脏,不惜钱财,给重病中的亲人以真切的亲情和人道的关怀;多年来陪护妻子治疗和养护,鼓励妻子战胜疾病痛苦,树立生活信念,除此之个,还给予困难中的姊妹以力所能及的扶……查看全文>>
字数:1674下载WORD

下面是我们6点公文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请大家参阅。(篇一)敬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做人的本分。塘镇村李某同志就是这样一位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xx,男,现年51岁,xx镇xx村村民。上有年近八旬的母亲,在兄弟姊妹五人中排行第二。多年以来,夫妻二人在孝敬父母,兄妹和睦,邻里团结等方面的实际行动,受到了三里五乡的赞扬。一、以孝为先,赡养母亲尽孝道1980年,19岁的李某在xx中学完成高中学业,成为村里少有的高中生。因为父亲身体长期不好,毕业后的李某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之一。1983年,父亲因病去世,家中的母亲独自生活不便,李某便建议母亲同儿女一起生活,但担心给儿女添麻烦的李母却坚持……查看全文>>
字数:4266下载WORD

一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是道德之本,是家庭美满和睦、社会进步发展的基石。《论语〃学而》中就有事父母,能竭其力的说法,也有父母在,不远行的警句,唐代诗人孟郊更是留下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千古名句。数千年生活在彝乡苗岭间纯朴善良的人们,对孝的含义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xxx镇撒冲村委会九组的张xx,一个平凡朴实的农村妇女,几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的侍奉年逾90岁的父亲和双目失明的哥哥,还要照顾年幼的孙子,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用爱心温暖亲人,以言行诠释着新时代尊老爱亲的含义,谱写了一曲曲敬老爱亲的赞歌。张xx,现年57岁,丈夫张世珍为帮助其照顾家庭,于1986年从北京建伟安……查看全文>>
字数:2735下载WORD

,女,1959年出生,是镇村一名普通农民,她的丈夫现担任村支部书记。一直以来,夫妻二人相亲、相敬、相爱,真诚相处。婆婆、夫妻、小叔一家人和睦相处,幸福美满,把小家庭安排的井井有条。团结乡邻,遵纪守法,孝敬老人,爱护亲友,乐于助人,深受邻里和社会的好评。一、相夫教子,伉俪情深的丈夫同志现任镇政府公务员兼村支部书记,一直在做村里的工作,忙别人家的事多,忙自己家的时间反倒少。但对丈夫表示充分的理解和支持,而且从无怨言。她十分尊重体谅丈夫,认为丈夫的工作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是对全体村民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是对他们诺言的实践。做为一名家庭主妇,在她身上充分体现了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作为媳妇,她恪守妇道,对……查看全文>>
字数:1258下载WORD

**区“孝老爱亲模范”**事迹一块石头,捂久了也会变热,更何况是人心。一个人用35年的任劳任怨,终于在婆婆临走前,捂热了老人孤独的心,她就是**区永安街街道周家社区居民**。**的家,朴素而整洁,除了一台看起来还很新的冰箱,家里没有什么其他像样的家用电器和家具。“婆婆生前没什么喜好,就喜欢吃点零食。所以,为了婆婆买了这个大冰箱。”**边说便用抹布擦拭着已经很干净的冰箱,餐桌上、冰箱里还摆着各式各样婆婆爱吃的东西。从与**的交谈中得知,婆婆张志兰已经于今年9月12日安祥地离开了人世。打开婆婆住的卧室,展现在眼前的是还未叠起的被褥和床头摆着的卫生纸、药瓶,仿佛依旧有人住在这里。“老人走了,东西没急……查看全文>>
字数:3731下载WORD

我叫,今年62岁,1976年入党,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担任村妇女主任和村党支部副书记。在实行改革开放后,依靠党的政策和个人的努力,家庭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吃穿不愁,儿女成家立业,我就想年龄也老了,也算是花甲之年了,身体还算行,考虑应该为党为村民做些事了,不能辜负党对我的多年培养和教育。我就寻找机会,寻找我能尽职尽责的地方。有啦。我们村互助敬老院。村互助敬老院是在各政府的关心、关怀和大力支持下,特别是得到民政局和计生委的资金支持,把互助敬老院建起来了,对脸两排16间,厨房2间,齐全的小院。在04年入冬时,村领导研究老人住进来,开始条件是取暖、电费都由入住人负担,结果没有人来,后来经过做工作来几户……查看全文>>
字数:1317下载WORD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